Member-only story

好奇心 I

「千萬別放棄神聖的好奇心」

Vivian Fang
Jan 2, 2020
Photo: Bun Lee, a flavored artist in music, videos and photos.

筆者FB粉絲募集中,歡迎追蹤,請按此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vivfang

「千萬別放棄神聖的好奇心」

― 愛因斯坦

過去六週不少朋友跟我說有時讀完我的文章有點卡。這個卡跟我的寫作方式、用字遣詞、或者破文法等都無關。主要是因為我文章裡問了很多問題,但常常讀完整篇了我沒給答案。他們要的是答案。

我很感謝大家給我的意見,這都是我的寫作養分。但我不禁心裡有點開心,其實我是故意的。我問了很多問題,因為我希望我把這些小小問題播種在讀者的腦袋裡,刺激讀者腦力激盪一下,自己找尋答案。我個人認為這是最安全又有效率的學習方式。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說了,我們不能停止問問題,這是我們如何點點滴滴,積沙成塔的學習方式。

「重要的是不要停止疑問,好奇心有其存在的理由。」 ― 愛因斯坦

我們也聽過另一有名的諺語:「好奇殺死貓」,這告誡我們不要過度探討某件不需要深入研究的事情。這諺語史上第一次被文件記載是在1598年的一個英國編劇家 Ben Jonson 的 Every Man in His Humour 戲劇,第一次是由莎士比亞演出的,原文是「關懷殺死貓」。

坦白說我也覺得矛盾。這邊廂我很確定最厲害的學習方式是保持好奇心,不停發問。探討得越深入,我們越容易找到答案,就像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的一樣。另一邊廂我們也知道過度問些事,不需要,也其實挺危險。

所以到底:

保持好奇心好嗎?

你真心想知道真相嗎?

你確定你能接受殘酷的事實嗎?

☝️資訊不對稱

我想這些攸關於我們處在一個資訊不對稱的世界裡。我承認我的確就是那隻超級好奇的貓咪 — 我超愛動腦跟學習。我更喜歡挑戰自我極限,不斷接受新思維及事物。身處在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裡,我超愉快,因為我能不斷的學習。個人認為,我們每一人都是一個資訊收發站 — 不斷的接受及發送訊息。我也認為我們應該要每天好好過濾、消化這些氾濫的訊息資訊後,才審慎的發送我們的消息出去,而不是照單全收,以訛傳訛,因為我們不是機器或者收發訊號機地台。當有資訊或事情來到我面前,我永遠先檢視清楚才來決定這是屬於垃圾資料、謠言、還是有用的知識、事件、專案。值得花時間嗎?我有辦法釐清搞懂嗎?

我想說:如果您心臟不夠強,不一定能接受事實的真相,保持朦朧美也挺好的,不一定要太好奇。如果您屬於這類型人,太充沛的好奇心也蠻危險的,神聖的好奇心在這狀態下甚至有害而無利。千萬別誤會,我當然知道好奇心是人類社會進步,科技突飛猛進的重大功臣,我個人…

--

--

Vivian Fang
Vivian Fang

Written by Vivian Fang

❤️ Heart set on Game Theory & Public Finance - determined & disciplined dreamer in making Pareto Improvement. 📬 v.v.fang@gmail.com ❤️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