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mber-only story
Just Do It (JDI) — 1
Just Do It. 做就對了。最佳的策略或賽局裡說的Best Response,其實首先需要有行動。沒有行動就沒有局。空想一堆絕佳妙計,不如捲起袖子動手做。我們一起來做吧!

筆者FB粉絲募集中,歡迎追蹤,請按此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vivfang
你曾覺得時間不夠用,希望能有多點時間嗎?會不會常希望自己能夠下定決心做個完美決定? 有更好的管理技巧?塑造凝聚力強的團隊精神?
有沒試過絞盡腦汁仍無助,希望自己能在某個專業領域更強? 或者能寫賣得動的企劃書?學會使用 Photoshop? 能做出圖文並茂的 PowerPoint ? 擁有第二甚至第三語言能力?會照相?煮飯?盆栽?造型?
我先來自首,以上所有問題,我都有希望過。如果說有個許願池,放個硬幣就能讓我願望成真,我想我的願望池可是滿滿的錢了!哈 😜~ 但有沒可能我就是個平庸的人,但又想追求些許卓越呢?萬丈高樓,也得從平地起的呀。
某天我跟個朋友聊到我的一個想法,後來我真的找機會做了,她有些微訝異。
她說:「哇,你真是行動派啊!」
「欸,幹嘛等待?我不覺得停下來先思考半天有意義啊。最好的學習方式,就是去試試看。」我回她。
「但你怎知道你的方向是對的呢?」她繼續問。
「我的確不知道,但做了幾次就有概念了呀。」我回覆。
然後我說:
「我認為最好的計畫是開始計劃;最好的執行力是行動;最好的決定是做出決定。」
西方諺語: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。就這意思吧!
筆者身為經濟學家,思考賽局或者策略,就跟呼吸和喝水一樣。真的,他們無處不存在我生活上,而且我樂於與他們緊緊擁抱共舞。說到策略,今天來說一下賽局裡,我們常提到策略裡的最佳反應(Best Response, BR),又有翻譯為最適或最優反應。
最佳反應 (Best Response, BR)
先看一下網路上怎定義的。
中文的維基百科(Wi-Ki)似乎沒有定義的很清楚,可以參考以下英文的:
Quoted from Wiki: “In game theory, the best response is the strategy (or strategies) which produces the most favorable outcome for a player, taking other players’ strategies as given (Fudenberg & Tirole 1991, p. 29; Gibbons 1992, pp. 33–49).”
也可以參考中文維基百科裡的奈許均衡,上面有提及BR。
簡單翻譯, 在賽局裡針對對手玩家的某一個不變動策略(單一或多個),玩家的最佳反應(BR)指的是因應此不變動策略,能帶給此玩家最理想結果的策略(單一或多個)就是最佳反應。
好像很饒口,聽起來複雜,其實一點都不難。簡單來說,BR就是問你以下這個問題。
「在這個狀況下,你該做什麼才是最好的?」
換個方法說,你在這個(固定)狀況下該出哪一招(或下哪一步棋),才能制勝?
針對上題,你的答案其實就是 BR;那就是賽局裡說到的最佳反應,也是最好的策略裡的其中一部曲。
來舉個例好了。
讓我先鋪陳一下這個例子的背景。
話說多年前我曾在成衣界擔任產品經理(PM)的角色 ,在公司職稱為Merchandizer。但由於公司是採辦公司,算是貿易商,他這個角色跟如果是 B2C 零售裡的 Merchandizer 角色又大不同。因為這個角色會常與工廠製造端協商,也是工廠與客人的橋樑。
我個人認為這其實就是 PM,因為從收到客人的技術設計規格文件,一路到議價,各式核可,樣品生產,上產線,出大貨,進客人倉為止,都是我要負責的。
也不難想像這樣的工作相對傳統,有點學徒制,資深的員工通常在公司講話比較大聲。雖然我在加拿大時,對採購、流行服飾、品牌等有挺砸實的經驗,但由於沒碰過製造端,我去這公司時就是一張白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