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mber-only story

囝仔人,有耳無嘴

只「聽」不「說」這個傳統美德,是否過時了?

Vivian Fang
Jun 3, 2020

筆者FB粉絲募集中,歡迎追蹤,請按此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vivfang

你遇過以下這樣的狀況嗎?

開會時,會議主持人在上面討論某個議題,與會人士零星的參與,表達意願不高,幾乎不表態;但會議結束後,意見一堆,私下才願意說。

或者是,在群眾裡詢問大家意見時,大家都不敢表態,但事實上他們並卻非真的沒意見。

到底是為何這樣呢?

我個人認為這與東方文化有著濃厚的關係,而且有雞生蛋、蛋生雞的循環問題存在。上層害怕下層的挑戰,下層害怕上層壓榨、以及同層的排擠。

熟悉東方文化的朋友,應該都了解東方的成長環境下,權力與地位的不對等。大人握有絕對的權利及威信,以「上」對「下」的來跟小孩做溝通。我們被教導「大人說話時,小孩不要插嘴」、「囝仔人,有耳無嘴」,長輩說話時,做晚輩的聆聽就好。

再仔細想一下,這觀念是否有點壓抑話語權?亦或,這是長輩在保護晚輩?畢竟「多說多錯」、「禍從口出」,這些想法從小長輩們,就耳提面命的提醒著我們。

聆聽是溝通的第一步

別誤會,筆者絕對同意「聆聽」的重要性,當個稱職的聆聽者也是門學問,畢竟溝通的入門就是聆聽,它一點也不簡單。

再說,當長輩有豐富人生經驗願意與我們分享及教導時,趕緊多學習,當然是再快樂不過的事情了,千載難逢的好機會。

我個人覺得傳統的「有耳無嘴」的觀念,抱持著尊重長輩,虛心學習,從這些面向來看,是個很好的美德。

但,如果「有耳無嘴」只是養成了對權威的「表面服從」,變成每個人都唯唯諾諾的不敢發言,或者被規範「閉嘴」是一件「應該」的事,灌輸別人只要晚輩問問題,提出反對意見,就是不尊重長輩,而掛上「不敬」這樣的帽子,這我就不認同了。如果從這樣的面向來看,我認為「有耳無嘴」這個論調過時了,並無法讓大家進步。

挑戰權威?

筆者認為,問問題、發表意見,是絕佳的學習方式,而非挑戰權威。這一點不知道為何在台灣很容易被人搞混。

人就是因為不懂,才要問問題啊!晚輩有心想學習,根本是出於「尊重」長者,才會想提問,以求能更深層的學習某件事情。倘若真心不尊重對方,根本不會想跟他多談,更不會想問他問題呢!

你閉嘴(惦惦)就好

你有遇過有人跟你辯不下去時,直接開口叫你閉嘴嗎?

--

--

Vivian Fang
Vivian Fang

Written by Vivian Fang

❤️ Heart set on Game Theory & Public Finance - determined & disciplined dreamer in making Pareto Improvement. 📬 v.v.fang@gmail.com ❤️

No responses yet